前几天,一个对配音行业充满好奇的文案策划,在微信上给我发来一段话:“感觉配音行业没有其它行业受关注,有没有关于配音行业的调查报告呢?”
作为小众行业之一,配音这份幕后工作,确实挺“鲜为人知”的。老实说,如果不是2018年《声临其境》的播出,我可能一辈子也不会知道,还有“配音演员”这门职业,不会发现当年赵雅芝和叶童饰演的《新白娘子传奇》,里面白素贞、许仙、小青等人的声音不是原音,而是配音演员张主蕙、刘小芸、陈美贞等人配的声音。
1940年12月30日,我国在延安西北的王皮湾村创建了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前身)开始播音,配音员的声音宣告了这一消息,这一天被确定为中国人民广播创建纪念日,也标志着我国第一代配音员的诞生。
1949年5月,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译制片《普通一兵》完成,译制片配音事业开始得以发展。
1922年,万氏兄弟制造的第一部广告性质的动画短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揭开了我国动画史的第一页。其后拍摄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远播东南亚和日本地区,为我国动画走向国际化作了铺垫。
1926年,我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播出。
1928年,世界第一部有声动画《威利号汽船》公映,米老鼠形象正式诞生。
1935年,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播出。影片中,有一段“哄堂大笑”的声音很难录,万氏兄弟分三组进行录音,一组在前,发出较响亮的笑声,另外两组在左右,发出的笑声稍低。有声动画片的出现,孕育了我国动画录音、配音的发展。
从1940年,我国第一座广播电台的创建,到1935年,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的播出,播音主持、动画录音员、配音员诞生至今,不过几十年时间。这几十年时间内,我国有声事业的发展是曲折的。随着全球化脚步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观众喜欢听原声,译制片配音逐渐走向下坡路,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我国当今配音事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得归功于网络、科学技术的进步,国产剧、国漫、游戏、综艺节目等的盛行。它们的发展,让配音演员这门幕后职业渐渐从幕后走到台前,进入大众视野。
在配音界,尽管有一部分配音演员已经为人所知,有一定的名气,比如边江大大、乔诗语、张杰、季冠霖等,但还有大部分配音演员是不为人知的。配音行业的“两极分化”其实是有点严重的,名气大的,声音可能价值几万块,名气小,甚至一些“无名之辈”,配一次音,可能收入就几百块,甚至几十块。
由于小众,市场不大不小,以及配音员们参差不齐的配音水平,虽然有底子,但配音行业在国内的发展始终不愠不火,难以走向高峰。
另外,配音员这门职业是比较辛苦的。同样呆在密闭的空间工作,同传译员两小时的收入可以相当于别人一个月,甚至一年的工资,而配音员,有的即便每天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录音棚配音,赚得钱可能也只够糊口。
在某种程度上,配音员的收入是偏低、不稳定的。而且,由于入行困难,现在大多数配音员都是通过中介接单。
每笔单子的收入=配音费-中介费
这种传统的接单模式,不仅让配音员富不起来,也令有配音需求的甲方头疼。因为他们发现,每次托中介找配音老师配音时,预算总不够。
甲方想象中的:配音费=预算
但结算时,甲方发现,预算≤配音费+中介费
这就是甲方必须频繁讲价的原因,因为最初拿到预算时,根本没将中介费考虑在内。就像在外租房子,本来想着3000块能将房子租下,结果经过中介折腾,要4000块才能租。
绕过中介,直接找房东签合同;绕过中介,让配音员与甲方(客户)直接交谈,对接配音价格和配音要求。这就是《配音圈》正在做的事,这个行业“新秀”,正在打破配音行业传统的接单模式,打造一种既能让配音员挣钱,又能让甲方省钱,直接、交易自由、平台保障的全新模式。
“把交易还给交易双方,让他们自己做主。”目前,这种模式在其他行业已经有所建树。“把交易还给甲方和配音员,让他们自己做主。”这是配音行业的未来,也是《配音圈》正在打造的未来!
配音圈买家官网:https://www.peiyinquan.com/
配音圈卖家官网:https://talent.peiyinquan.com/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