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书的时候,小编注意到一张有趣的图:
这张名为“配音时的注意事项及其占比”的图中,标明了音量、音质、变声、口型、情绪五个要素在配音中的占比。其中,音量和音质分别占比10%,变声占比25%,口型占比15%,情绪占比最大,40%。
不看不知道,原来在配音中,情绪如此重要。在历史文章“答疑时刻|男伪女声,女伪男声怎么练?想学习伪音,怎么办?”中,小编向大家介绍了一些变声的知识。文章“重点|“声由心生”,配音员如何调动、表达、控制情绪?”中,向大家介绍了配音熟悉/陌生内容时,如何调动情绪,如何用声音表达情绪,以及如何控制声音情绪和配音员情绪的技巧。
音量与情绪有关,配音时,只要情绪对了,音量不要太大造成喷麦,或者太小听不清楚,适度就好。关于音质,除了图中所言:“保持好嗓音,除剧情需要,不要出破音”外,其实声音设备也是影响音质的重要因素。选好话筒、声卡、耳机、监听设备都是必要的。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配音时如何对准口型。
说到口型,小编想起了相声里的“双簧”,即一个演员在前面表演动作,另一个人藏在后面或说或唱,互相配合。观众看时,只看到前面演员在自演自说自唱,完全不知道其实真正发声的人在演员身后。
在为影视剧、动画、译制片配音时,演员和配音员就像在表演“双簧”。前者在荧幕上表演动作,张嘴说台词,但不发声;后者不露面,藏在荧幕后面发声。“双簧”表演艺术家之间隔着一把椅子,配音员和演员之间隔着一个荧幕。
严格而言,在对口型方面,“双簧”比配音难。配音员可以看着荧幕上演员的表演配音,如果口型与声音不同步,后期还可以调。而“双簧”,那位坐在凳子上,前面的表演者,需要现场对口型,紧张感更强!
若论对口型,唱“双簧”的艺术家无疑是经验丰富、最有发言权的。各位配音大大,如果身边有认识的“双簧”艺术家,一定要抓住机会,多多请教。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身边的“双簧”表演艺术家毕竟少数。除了向他们学习外,还有一些什么办法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对准口型的几种方法。
纪录片中的人物大多是实录,用演员原声,不太需要对口型,宣传片和广告,主要是产品、品牌形象配音,也不太需要对口型。对口型要求高的主要是译制片、动画片、影视剧里面的角色配音。
1、译制片对口型:不改变源语言语义的情况下,调整译文台词的长短、用词与语序
回想一下当年看韩剧、美剧的情景,脑海里是不是浮现着很多演员开口、闭口,一句话就完了的画面?由于英语、日语、泰语、韩语等外语与中文的发音差异,配音员在给译制片配音时,若想完全对准口型,是相当难的。因此,为了尽可能对准口型,让画面看起来没那么尴尬,配音员们通常会在保持原义的情况下,根据原片口型适当调整台词的语句长短、用词和语序,然后对着画面,看原片演员的口型配音。
2、动画片对口型:先配音,再做画面
动画片配音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画面出来后,配音演员看着画面配音,另一种是画面没出来,配音演员拿着台词本,看动画草图配音,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迪士尼系列动画。
第一种配音方式,动画角色与配音演员的口型,不是十分吻合;第二种配音方式,由于先录制角色的配音,动画师跟着音轨配口型,再根据声音的表情设计动画,这样,角色和配音演员的表演会非常接近,而且口型会非常吻合。
3、国产电影、电视剧对口型:掌握语速和节奏
比起语言有差异的译制片和非真人表演的动画片,真人表演,且台词是国语的国产电影、电视剧,对口型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但即便如此,作为观众,偶尔还是会发现一些影片的口型对不上。这主要是因为,有时候演员说着说着忘了台词,或背错了台词。演员说的话和配音演员的台词不一样,口型自然就不一样了。
在为国产影视剧配音的时候,若要对准口型,配音演员需要跟上演员说话的节奏和情绪,向演员一样在幕后表演。切记!动作幅度不要太大,否则杂音会被录进去!
对口型是配音的必修课之一,也是基本功之一,除了以上几种学习方法,大家还有没有其它办法呢?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