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孟郊曾在《游子吟》里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李白二十几岁离开四川,乘船去湖南湖北游玩。船经过荆门山时,他看着家乡四川离自己越来越远,心中既充满了对湖北楚国旧地的期待,又对故乡有着千般不舍,于是感慨,写下了诗作《渡荆门送别》。
诗人余光中,在《乡愁》里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瑟瑟霜风不息,脸颊横飞冻雨,止不住乡愁油然而起。总是在万家灯火闪亮,我知道我将终老他乡…”这是央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三季的片尾曲《心念》。演唱者汤非动了情,听这首歌的观众却动了心,想起了遥远的故乡。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背井离乡,到大城市工作、生活、定居。一转眼五年、十年、二十年过去,城市变成了第二个家,而那个从小生活的地方,那个承载着童年嬉笑玩乐的小村落,却变得空荡荡的,所有有关它的记忆,也变得越来越模糊。
眼下,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外漂泊,没回家的你,想家了么?
乡愁,仿佛是一种嵌进人类基因的情愫。无论古代或现代,无论走多远,这种情愫都隐隐约约地寄存在人们心里。2018年1月,以乡愁为主题,展现中国古镇风貌的央视纪录片《记住乡愁》开播。目前,这部纪录片已经播至第五季,四川省攀枝花市迆沙拉村、德阳市年画村、孝泉镇、阿坝德胜村、宜宾市李庄镇、乐山市罗城镇、成都市五凤镇、西昌市礼州镇、泸州市太平镇、尧坝镇、都江堰西街、眉山纱縠行老街等古镇村落街道,都入选其中。
纪录片《记住乡愁》以讲述中国乡土故事,重温世代相传祖训,寻找传统文化基因”为宗旨,节目组走访了国内100多个传统村落拍摄,以每季60集,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的形式播出。每季六十集,每集有片头曲、片尾曲和解说,内容十分完整,像电视连续剧一样。
小编今天观看了《记住乡愁》第一季至第五季的部分内容,发现该纪录片的解说配音员不止一个。第一季的解说是央视主持人、播音员刚强和蓝强,第二季、第四季、第五季的解说是主持人方亮、第三季的解说是方亮和春晓。
虽然都是解说纪录片《记住乡愁》,但几位解说员的解说有相似之处,也有不一样的风格。
刚强老师,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中央电视台主持人,2000年至2017年就职于央视新闻中心,曾担任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的主播,后转入《新闻联播》幕后配音。刚强老师解说的《记住乡愁》,听起来比较正式。
蓝强老师,网上关于蓝强老师的资料不多。《记住乡愁》的解说中,蓝强老师的解说风格应该是最明显的。听他解说的《记住乡愁》,就像在听故事。他的声音比较干脆,尾音很少。除了解说《记住乡愁》,蓝强老师还是文献档案类、纪实调查类纪录片《真相》的解说员。
方亮老师,1981年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辽宁卫视《第一时间》第一位男主持人,曾在浙江卫视《车族》、《非常快乐碰》等节目担任主持人。2005、2006年度CCTV体坛风云人物配音员、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央电视台宣传片、赛事预告、赛事集锦的配音员。在纪录片《记住乡愁》的解说中,如果说刚强老师的解说像公文,蓝强老师的解说像记叙文,那么方亮老师的解说则像诗。他的声音静谧而有诗意,情感很浓,越听越想家。
春晓老师,2006超级女声和2009快乐女声评委之一,现任北京交通台《蓝调北京》、《音乐旅途》主持人。配音作品有:2009年纪录片《台北故宫》、《无极》张柏芝、北京电视台大型文化纪事片《百花》宣传片、佳能、周大福、雀巢等广告配音。
果然,男声解说和女声解说还是不一样的。《记住乡愁》的男声解说,像一条奔腾流淌的大河。而春晓老师的女声解说,声音听起来比较细腻、亲切,像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河。
纪录片的解说风格,整体上是偏正式的。但正式的风格下,又有其它风格。通常,配音风格根据纪录片的类型而定。比如,科教片解说偏讲解型,风情片解说偏抒描型,政论片解说偏议论型。总体要求看似如此,但配音员们实际操作起来又是另一回事了。
每位配音员,由于音色、声线、经历、对作品的解读不同,即使配音同一部作品,风格也各不一样。所以,或许配音没有死标准,打动人心、达到宣传目的、观众反响热烈的配音作品,又何尝不是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