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佚名
朗诵:杨广
老家的房子拆了,一同拆走的还有那些温暖而美好的记忆。
我经常在自己特别困惑、特别累的时候,立刻买票,回到那个房子前驻足一阵子。

那年六一,我又回到了它的身边。去找寻曾经的我。
照片中的老屋好像在对我说:"孩子,你来看我了,真好。可是,这应该是我们最后一次见了。你小时候淘气经常爬到我的头上,现在,我老了撑不起你了。"

我说:"谢谢您了,那时候家里穷,挡风遮雨真的全靠您了!"
老屋说:"快回吧,快回吧,我这儿又脏又乱的,可不是几十年前的那个地方了。你快回去,你妈在喊你回家吃饭呢!快回去吧,孩子!"
我说:"再脏再穷,您也是我的家啊。"

是啊,不论走到哪儿......
家,都是我梦里寻找的方向。

家,是比故乡更温馨的存在。它承载了我们牙牙学语的幼年时期,在我们的仓皇无措的青春年少里给我们温暖,即使长大成人离开家去往远方,那一份对家的留恋,也早已深深地根植在灵魂中,那是我们无论长大多大,都会依恋的港湾。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家的房子拆了”,刚读到这句话时并没有太大的感触,但随着他的文字一同深入,才愈发能体会灵魂的某个角落随着房子的倒下而坍塌的无助与空虚感。人总是对自己生活多年的地方有强烈的情感,不仅仅是对房屋的记忆,更是因为那每一个角落都有自己曾经的身影,那旧去的房子里,记载着的不仅仅是老去的痕迹,更是一个家的温馨美好的记忆。于是,在生活中受到挫折时,总会本能的寻找依靠,那一间老屋就是一处港湾,任金窝银窝也无法代替。
不论走到哪儿,家都是我们梦里寻找的方向。它无声地爱着我们,为我们冬天遮风、夏天挡雨,无论走多远,那儿都永远是我们的家,是我们心灵的归处。
本期作品配乐选自云水谣原声带《四十年代末的台湾》和天水一生《情境钢琴版》;音频结束歌曲选自李健《温暖》。杨广:河北省朗诵协会会员,配音员,音频制作师,曾参与话剧《难忘山楂树》、《灵魂拒葬》、《油漆未干》的演出以及音频编辑。麦克巅峰为你朗诵《一粒沙的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