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来助力 “扫黄打非”出成效
遵义市红花岗区第五小学始建于1954年,地处红花岗区中华北路256号,学校为 “一校三区”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本部校区中华路、分部北京路插旗山校区、延安路校区)学校整体规划、统一布局、科学管理,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三校区均衡优质发展。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各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我校坚持把“扫黄打非”工作与学校业务工作同安排、同落实,丰富了德育教育,促进了精神文明,净化了办学环境,营造了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文化氛围。现将所开展工作汇报如下:
一、健全机制,推进落实
建立领导机制。成立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由杨莉校长任组长,各副校长任副组长,各科室为成员,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抓实清查机制。每学期一次学校大清查,每月一次班级自查,开展有害信息专项治理活动。
强化督查机制。选派师生组成“扫黄打非”督查组,严格落实“三查”制度,查图书室、查教室、查校园网络。
机制的健全,为有效推动“扫黄打非”进校园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校园宣传。通过国旗下讲话,利用校园广播站,向全体师生全面宣传 “扫黄打非”工作,增强师生自觉抵制能力,排查一切“黄、非”隐患。
阵地建设。各班通过班会、手抄报、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扫黄打非”,营造氛围,提高意识。
校安检查。加强学校门卫保安力量,确保学校周边环境的安全“干净”,防止社会的有关“黄、非”的乌烟瘴气进入学校,确保学校成为学生一片学习的净土。
网络管理。观看‘中国扫黄打非网’发布的“护苗•网络安全课”系列课件。成立网管中心,对全校微机及网络实施监管,给学生创设绿色的上网环境。
家校联动。利用家校通平台、家校微信群、学校微信公众号、召开家长会、教师家访、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等大力宣传“扫黄打非”,加强与家长的协作。
各种形式的宣传,不仅让全校师生及家长深入了解了“扫黄打非”,更为有效地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保障。
三、建构文化,提升品位
构建书香校园,引领学生阅读。建构读书文化,推行“全民阅读”。每学期,学校组织开展一次大型师生读书交流活动;每个月各班级开展课外读书活动。寒暑假开展“读一本好书”、“写一篇读书心得”等活动。
承办多种活动,深化“扫黄打非”。近年来,我校连续开展“弘儒正风 中小学生‘扫黄打非’手抄报大赛”活动,承接了“遵义市书画进校园”现场会。
构建课程体系,修炼文化底蕴。结合校园文化以及“扫黄打非工作”,学校创造性开发个性化的校本课程:传统文化课程、红色教育课程、诵读书法课程,即“诵经典、练书法(一五一十)”课程。
立足校园文化,开展特色活动。活动是开展“扫黄打非”工作的载体,学校主要开展了:每年9月的开笔礼、每年7月的志学礼、艺体社团、红色研学活动等。
邀请专家辅导,提高防范能力。每年定期开展“弘儒正风‘扫黄打非’青春护航”宣讲活动,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自觉抵御‘黄非’危害”的意识融入学生。
校园文化的建构,营造了积极健康的氛围,整个校园弥漫着一股向上的气息,全校师生受到文化的熏陶,修炼出浓厚的底蕴。自觉地便与“黄、非”绝缘了。
通过努力,我校的”扫黄打非”专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先后荣获贵州省首批绿色学校、贵州省安全文明校园、遵义市“书香校园”、遵义市书画进校园示范基地、红花岗区 “十佳文明校园”、红花岗区“十佳平安校园”等荣誉。未来,我校将继续抓好“扫黄打非”进校园工作,抓出亮点,抓出特色,创新工作手段,通过“扫黄打非”宣传教育与规范管理,不断净化我校的文化环境,助力学生自觉抵御涉黄涉非不良思想,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保持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切实维护我校的政治安定,文化安全和校园稳定。